临沂财经网
资讯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> 县区 >

费县东蒙镇以“三生三化”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前

作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,费县东蒙镇聚焦生产、生活、生态,着力建设宜居宜业乡村、绿色美丽乡村、文明和谐乡村,努力让农业成为有甜头的产业、农民成为有奔头的职业、农村成为有看头的家园。

 

建设宜居宜业乡村,实现“生产”现代化

 

春色关不住,大棚绿正浓。眼下正是大棚蔬菜收获的好时节,在东蒙镇推进区蔬菜新产业孵化中心,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,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。工人们正忙着将鲜红的西红柿进行采摘、装箱,送往市场进行销售。

 

“我们的基地的蔬菜长势非常好,这几天正是采摘期,一天一个大棚能采收30000多斤西红柿、20000斤五彩椒、20000螺丝椒。”据基地负责人张现伟介绍,基地以辣椒、西红柿、龙须菜等菜品为主,采摘后,主要供应长三角市场。

 

据了解,杨家庄村依托蔬菜新产业孵化中心项目,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,引进经营主体,成立杨家庄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,大力发展培育特色高效农业和大棚蔬菜种植,把单一的产业变成了“多元经济”,助力群众增收致富。蔬菜新产业孵化中心项目投资7500万元,占地500亩,目前一期二期27个大棚已经全部栽种完毕,三期19个大棚正在建设中,今年年底前将全部投产。

 

“我们年纪大了,也没专业技能,在外务工不现实,现在在地里上班,干活、顾家两不误,虽然苦点累点,但还是觉得很幸福。”58岁的杨家庄村孙敬辉一边麻利地采摘西红柿,一边说,没想到加入合作社,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,只要每天都在基地里务工,一个月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。

 

发展蔬菜产业,不仅丰富了市民的“菜篮子”,同时也鼓足了群众的“钱袋子”。合作社通过增加用工的方式,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,增加他们的收入。

 

乡村要振兴,产业必先行。东蒙镇推进区聚焦特色产业种植,采取多元化发展、规模化种植、精细化管理方式,大力发展“大棚经济”,并牵头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按照“公司+党支部领办合作社+农户”的开发模式,不断引进新品种,叫响了蔬菜品牌,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。今年,计划继续发展大棚蔬菜种植,并加强农业技术培训,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等,不断优化服务、拓宽渠道,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。

 

建设绿色美丽乡村,实现“生态”优良化

 

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。走进东蒙镇北部的北刘家庄村,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楼房,白墙新瓦错落有致,美丽乡村“颜值”高。这是该村实施美丽乡村改造提升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。

 

   “我们村在山脚下,我刚嫁过来那会,每逢下雨,村里路上到处都是泥,根本拔不动脚,街坊们住的全是低矮的小瓦房。现在村里变化很大,道路宽敞整洁、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,我们觉得嫁到这里来很幸福。”北刘家庄村村民潘振芳笑眯眯地说到。  

 

近年来,推进区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累计投入7600万元,新砌排水沟2.2万米,新修道路硬化10公里,户户通硬化3万平方米,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,修复传统民居200家,村内面貌大变样。

 

不仅如此。推进区还聚焦天蒙村特色民宿集群建设工作,对北刘家庄等村的空闲民房、宅基地进行了租赁流转,并会同县文旅集团加大财政预算投资,聘请浙江旅游规划设计专业团队对宅基流转区进行整体设计规划,改造37座老房子,建起特色民宿酒店、农家乐等配套设施等,并配套建设乡村康养旅游道路、农村水利管网等基础设施,让美丽景色向美丽经济转变。

 

建设文明和谐乡村,实现“生活”现代化

 

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,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。东蒙镇龙雨村以“积分星火”点燃了乡村善治的“燎原之势”,蹄疾步稳朝着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。

 

今年,东蒙镇首个乡村振兴“积分超市”落户推进区内龙雨村,吸引村民参与自治、踊跃“打卡”,累计积分3830分。“积分超市”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,从“源头”上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。

 

“积分制”,顾名思义,就是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,让乡村治理工作可量化,将“村里事”变成“家家事”,由“任务命令”转为“激励引导”,真正使农民成为乡村治理的参与者、监督者和受益者,以“小积分”解决“大问题”。

 

 环境干净整洁记每季度计10分;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,记每季度10分;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,每次计10分……村民用获得的积分在村里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,多做好事,就有实打实的收获,这是积分超市给村民留下的印象。

 

“现在,群众参加志愿服务的人数比以前多了,主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的积极性也很高。”龙雨村志愿者葛学飞说,“试点推行积分制以来,过去“袖手看”的旁观者,现在成为了“动手干”的参与者。相信通过持续的宣传引导,村民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将被会被进一步激发。”

 

值得一提的是,积分的价值远不止于此,东蒙镇在积分制管理的基础上,又推行“美德+信用+金融”转化机制,将无形的信用价值转化为有形的贷款资金,老百姓可以通过美德信用积分,转化为贷款资金,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。

 

东蒙镇党委书记刘贵宝表示,接下来,将持续推行积分制管理方式,扩大推行范围,逐步实现村民日常管理的精细化、科学化、规范化,使村级组织回应群众诉求更灵活、提供服务保障更扎实、维护和谐稳定更有力,让广大群众切实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。

 

 

 

通讯员 刘珍 王琼

特别提醒:临沂财经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手机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